中海油大廈開發商
中國海油寫字樓招租
區域南山后海
景觀看海景
出租面積500-6000㎡
出租價格240元/㎡
綠色運營管理,大廈建立了綠色運營管理制度,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置,對新風機組、雨水回收、節能照明等設備定期維護保養,保證正常運行;大廈設有樓宇BA系統,對建筑設備和集中控制,同時采用收集APP等信息化手段,對各項運營數據進行記錄歸檔。
深圳中海油大廈物業租賃中心
深圳中海油大廈是金地商服(金地商業物業事業部)負責物業(資產)管理運營的項目,位于深圳南山后海中心區,總建面25萬平方米,由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投資開發。建筑將以特的建筑形象使其成為深圳后海中心區重要的地標性建筑,為中海油在南方樹立起嶄新的國際級總部。
金地商服簡介:
金地商服是金地集團、金地商置、金地物業旗下專注于服務商業類項目(寫字樓、綜合體、產業園、公建物業)的服務機構。秉承“ · 誠信”的,開展以資產管理運營為主,物業服務、企業(總部)服務為輔的相關業務,為客戶提供專屬定制、的服務。
作為的園區服務及資產管理整合運營商,金地商服布局中國和美國,代表項目超60個,合計面積近1500萬平米,正向“有的國際化商務服務與資產管理運營商”的愿景持續邁進。

深圳中海油大廈
中海油大廈作為央企中海油南方公司總部辦公基地,坐落于深圳市南山后海中心區。項目由南北兩塊用地組成,總建筑面積達25萬㎡。 方案采用200米的雙塔布局,南北座向,對稱布置于基地內,能夠有機融入城市發展肌理中。同時雙塔形象,遙相呼應,也增強了大廈的形象記憶。
塔樓采用六邊形形體,充分兼顧城市多視角的標志性。建筑造型通過由下至上弧線的收分變化,隱喻一組揚帆起航的企業巨艦,既生動表達了企業海洋性的文化特征,又詮釋了中海油堅忍不拔,積極向上的企業精神,用寫意的建筑語言勾勒出中海油不凡的企業形象。項目基地由南北兩地塊組成,由一條東西向的城市道路隔開,建筑裙房上部相連,在沿后海大道形成統一有序的沿街界面,底部架空避讓城市道路的同時,也在城市節點處形成了良好的展示效應。架空設計使群體之間自然形成恢弘大氣的形象;同時在建筑底部留出了開放的城市廣場空間,進而形成建筑公共開敞大堂,產生了任何室內大堂都無法企及的震撼性效果,由此顯示中海油的博大與開放。
項目名稱:深圳中海油大廈
開發商: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建成年份:2016年
項目類型:辦公
風格:現代
總占地面積:10760.66㎡
總建筑面積: 25276㎡
容積率:18.59

樓盤簡介
1、中海油大廈位于南山區后海濱路與創業路交匯處,是集辦公、商業于一體的超高層綜合體項目,為5A甲級寫字樓,項目總投資約35億元,目前南海東部石油等中國海油駐深單位將正式入駐。大廈將成為南中國海上油氣田生產指揮中心、應急指揮中心、研發及實驗中心和勘探開發中心等,由此聚集形成中國海油南方區域總部。
2、中海油大廈位于深圳市南山后海中心區,距深圳機場20分鐘車程,緊鄰蛇口港,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是集辦公、商業于一體的超高層綜合體項目。建筑造型采用200米的雙塔形式,取意為“海洋旗艦”。
3、項目以特的建筑形象使其成為深圳后海中心區重要的地標性建筑,為中國海油在南方樹立起嶄新的國際級總部。
4、 辦公大堂面積達1500平方米,層高13米,彰顯國際級總部企業地位。辦公塔樓標準層面積2200平方米,層高4.2米。同時設置空中花園,在改善辦公環境的同時,實現電梯廳明亮通透。辦公進深< 13米,為辦公空間提供良好的采光與通風環境。

中海油大廈簡介
中海油(深圳)大廈由兩棟45層、總高度199.6m的雙塔和一棟4層裙房組成,塔樓結構體系均為鋼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結構,裙房為框架-剪力墻-大跨鋼結構。經過對塔樓平面布置進行分析,認為控制核心筒高寬比在規范限值之內是確保結構體系經濟合理的重要前提。鋼管混凝土組合柱梁柱節點的有限元分析表明,豎向和環向加勁肋的設置對鋼管側壁開洞引起的削弱能起到有效的補強作用。針對不同角度的梁柱定位關系,相應的梁柱節點制定多項措施,以滿足縱筋錨固長度問題。考慮裙房存在雙向大跨度的限制條件,提出"四角筒+雙向鋼桁架"的結構方案,取得建筑功能和經濟合理的平衡。經過對多項關鍵技術問題研究分析,均給出可行的解決方案,使得工程能夠順利開展。
中海油大廈簡介
中海油(深圳)大廈由兩棟45層、總高度199.6m的雙塔和一棟4層裙房組成,塔樓結構體系均為鋼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結構,裙房為框架-剪力墻-大跨鋼結構。經過對塔樓平面布置進行分析,認為控制核心筒高寬比在規范限值之內是確保結構體系經濟合理的重要前提。鋼管混凝土組合柱梁柱節點的有限元分析表明,豎向和環向加勁肋的設置對鋼管側壁開洞引起的削弱能起到有效的補強作用。針對不同角度的梁柱定位關系,相應的梁柱節點制定多項措施,以滿足縱筋錨固長度問題。考慮裙房存在雙向大跨度的限制條件,提出"四角筒+雙向鋼桁架"的結構方案,取得建筑功能和經濟合理的平衡。經過對多項關鍵技術問題研究分析,均給出可行的解決方案,使得工程能夠順利開展。
http://www.hcxyzd.cn